找到相关内容1307篇,用时18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神韵诗--观色悟空

    的语言来说,就是洞察即色空之理,不执著物我,使主体精神宇宙人生之真话合一,随应变化,畅通四面八方,而任何滞碍。诗中所说的“寥亮心神莹,含虚映自然。沈情去,彩彩冲怀鲜”,就是对这种境界的艺术描写:诗...有””。“太初”指气之始初,即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。“柱下”,官名,即柱下史。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,故以“柱下”代称老子。“蒙邑”庄子的家乡,即今安徽蒙县。“消液”,指金液还丹,道教的一种养生法术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964133.html
  • 敦煌《坛经》随想录——反省展望

    《坛经》在悟真这一代,神会系间有着直接的联系。关于这一点,在《坛经》末尾有其附记(铃木·公田本56—57)。另外,我们只要将《坛经》荷泽大师(神会)的《显宗记》(异名为敦煌本《顿悟生般若颂》)...在于,人们把最初的校注本“铃木·公田本”中的一段文字五六—五七无端地裁成了三段,并将五六节单独拿出来加以理解。  3.作为《坛经》的核心思想特色,最引人注目的是,有关阐述“念”宗旨的段落(铃木·公田...

    [韩国]金知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2164288.html
  •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

    遇难覆没。   于暗夜中,佛陀跋陀罗忽令众船俱发。众船有从者。佛陀跋陀罗自起收缆,一舶独发。不多时盗贼忽至,留者悉被抄害。   至中国后,至长安罗什游,罗什大悦。后语弟子云,本乡有五船俱发,前来中国...大雷音菩  萨。导师菩萨。不虚见菩萨。一切法自在菩萨。弥勒菩萨。文殊师利菩  萨。如是等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。从无量佛刹。央数天龙夜叉干  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罗伽俱。悉皆来集尊重供养。】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5664308.html
  •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龙树的中观

    真正解决。“神秘主义”所表达的就是这种“直言一“无言体验”之问的分裂状态。而且,这种实质表达方式的盛行也似乎种姓制度的法典形式有某种关联。人的本性在超越的意义上虽然彼此区别,但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...原始佛教的“法印”能允许的了。佛家坚持最终的解脱或涅槃只能“无常、无我”这种表达法相连,直接断定梵我的终极性对于开启执智慧有害无益。可是,问题在于,认识到“我”并非实在而只是“五蕴”的聚合,就能...

    张祥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5364400.html
  • 佛教的思想历史(一)

    (译案:Anskor指都城)等遗迹的宏伟,以及将其后的文化活动合而观之,即可知佛教含有对艺术性及文化的促进特性。不过,很难明了该秘密之所自来,总之,若佛教的刺激,则这些国家的艺术文化要进展到何种地步是很值得怀疑的。  在此一情形之下,佛教是具有高度的宽容性很强的适应性,但在教义上作为教团而言,却很缺乏中央集权式的统制;佛教雄很强韧却具有很柔软性的一面,因此,即便它是宗教,却是类似宗教的、...

    长尾雅人著 许明银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764422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1)

    为主宰。佛教所说“无我”,又名为“自性”,也就是“性空”,意思是指二切事物不具有自在的,能主宰的独自的实质。  因果循环律性空无我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,正因为性空无我,所以才能因果循环。正因为因果循环,才证明是性空无我。假如性实有我,便是各各事物永恒的存在,既不由因生,也不转化为果,那也就宇宙人生了。宇宙和人生都只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相互结合,刹那不住的生灭着,按照一定的规律变演相续,其中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0.html
  • 《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世音变性的影响》文献综述

    的化身为百姓排忧解难。印度佛教认为,观音菩萨具备随缘显化各类众生的本领,《法华经》称这种本领为“方便之力”、“自在神力”,并列举了三十三种显相(三十三身)。在《妙法莲华经》中通过佛尽意菩萨的对话...梵文为Avalokitesvara,又译作“光世音”、“观自在”、“观世自在”、“观音声”等。意思就是“以怜悯、慈悲之心俯视众生、朗照一切的救世主”。《法华经》载云:“尔时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右肩,...

    诸旷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564597.html
  • 禅是佛教吗? ——“批判佛教”关于禅的观念检讨

    基本的观念,如“念无相”、“直观”和“不立文字”等,都根源于如来藏本觉思想,因而理应和如来藏一样成为批判的对象。 把禅如来藏关联起来,并非“批判佛教”的孤发先鸣。早在五十年代,印顺就提出禅宗是真常...法性清净融合而说唯心所现,这禅宗是一致的。 印顺的看法至少可析为两点:一、禅和如来藏都是根源实在论;二、禅如来藏均主张心性、染净“不二”。这两条“批判佛教”的判释,可以说是殊二致。所不同者,印顺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864599.html
  • 佛经译词的文化二重奏

    这个翻译原则施用到人名、地名这一类的“专名”上去。这种把源头语的人名也一并通过意译手段而译入目的语,在汉地的译经传统里虽然也时有所见,但那多半仅限于教内之中一些大德的名讳,如龙树、寂天著、世亲等,...佛经译词的文化二重奏   万全川(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)  第一部 一段宿业牵引之下的异熟:  汉译佛典语言研究的邂逅  朱庆之教授在《佛典中古汉语词汇研究》的大著里,曾经对数量庞大而内容又...

    万全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0064610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非得、同分、想异熟、想定、灭尽定、命根、生、住、异、灭、文身、名身、句身。  (五)无为法共三:择灭、非择灭、虚空。  共七十五法。它后来的瑜伽宗的五位百法有许多的不同:一、位次不同,有部先色法...,当知信非是迷。迷在邪胜解,及恶见,过不在信也。  惭,谓依自法力,崇重贤善为性,对治惭,止息恶行为业。  愧,谓依世间力,轻拒暴恶为性,对治无愧,止息恶行为业。  贪,谓于顺益境,著为性,对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